每天,似是而非的“科学论断”层出不穷。今年新学期,复旦大学多个学科的教授走上讲台,开设了一门新通识课程,名字就叫“似是而非”,向学生阐述什么是“伪科学”。 这门由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楼红卫组织开设、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卢大儒命名的课程,集结了文、理、工、医不同学科12位教授,准备了17个专题,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对伪科学的辨识能力”为教学目的。仅四堂课,“似是而非”就在复旦火了。每到周二18:30,“似是而非”的开课教室“一座难求”,站着听课的学生每周都有。
每天,似是而非的“科学论断”层出不穷。今年新学期,复旦大学多个学科的教授走上讲台,开设了一门新通识课程,名字就叫“似是而非”,向学生阐述什么是“伪科学”。 这门由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楼红卫组织开设、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卢大儒命名的课程,集结了文、理、工、医不同学科12位教授,准备了17个专题,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对伪科学的辨识能力”为教学目的。仅四堂课,“似是而非”就在复旦火了。每到周二18:30,“似是而非”的开课教室“一座难求”,站着听课的学生每周都有。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