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高校在对外语专业教师的科研成果评价上,有不同的标尺。在一些学校,译著也可算作高校教师的科研成果。“有些外语的学术著作非常小众,出版社根本没法靠这个赚钱。但是列入出版计划后,就必须要翻译出来。因此,考虑到译书可以在学校算科研成果,即便没有稿酬一些教师也愿意应承下来。”沪上一位某高校外语学院的教授告诉记者,身边就有同事承接这样的“业务”,且0元翻译外文书的现象,在译界不是个案。
不论是低价还是高价承接翻译业务,不少外语教师充当翻译“包工头”。一位业内人士透露,现在有一些大学教师,同时接了多份翻译工作,回去分包给研究生。“自己千字120元接,给学生千字60元,或让学生免费翻译,一本书分十个人翻译,一个星期就交稿,同一个人名前后叫法都不一致,这样的翻译能看吗?这样的教授,你们的良心不会痛吗?还要代替学生署名!”
“对高校外语专业的师生来说,翻译图书确实是锻炼专业技能的一个比较好的方式。而且,合译也是一门科学,只是参与的人必须要经过专业训练。”一位高校英语学院的教授坦言,图书的翻译质量说到底,还是取决于领衔的老师是否负责,是否能够在带好队伍的同时把好专业关,而不是仅仅剥削学生的劳动力。
业内人士不约而同地指出,而今翻译界种种不如人意的乱象,其根本原因是国内翻译遭遇的职业化危机。“翻译本应该和医生、律师一样,需要执业上岗。”
来源:文汇报《缺乏职业化会酿成翻译行业更大危机》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