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自然》杂志推出增刊《2018自然指数—科研城市》,发布了全球科研城市前200强榜单。
数据显示,北京力压群雄,击败美国纽约、日本东京等城市,在全球200强榜单中继续蝉联第一,在其中3个子榜单中也排名第一。
值得关注的是,武汉近年来异军突起,在今年的全球200强榜单中排名19,在中国排名第4,科研产出仅次于北京、上海和南京。
本期《自然》增刊也特别聚焦了武汉,介绍了这个中国中部城市在促进科研产出方面的一些经验。
总榜单速览
今年的“自然指数”按照FC排出了全球科研城市200强榜单。
美国上榜城市数量遥遥领先,达到61个;其次是中国和德国,分别为25个和23个;英国位列第四,为13个。
上榜科研城市数量最多的10个国家
其中,入围的中国25个城市中,除北京继续位居榜首外,南京、武汉和广州成为后起之秀,科研势力表现不俗。
而西安未能进入中国科研城市前10强,让很多人深感意外。
进入前200的中国城市及排名
在科研产出最多的50个城市中,美国有19个城市上榜,中国10个,英国3个,日本、瑞士、德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和西班牙各2个,法国、韩国、新加坡、丹麦、瑞典、奥地利各1个。
科研产出最多的50个城市排名
何为“自然指数”
“自然指数”依托于全球82种顶级学术期刊(2018年6月之前为68种),统计各高校、科研院所在这些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量及作者信息。
其采用3种计量方法:论文计数(AC)、分数式计量(FC)和加权分数式计量(WFC)。
AC是指不论一篇文章有一个还是多个作者,每位作者所在的国家或机构都获得1个AC分值。
FC考虑的是每位论文作者的相对贡献。一篇文章的FC总分值为1,在假定每人的贡献是相同的情况下,该分值由所有作者平等共享。
WFC为FC增加权重。
来源:校园教育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