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D. Matthews,编辑翻译:Jason
在英语世界之外,越来越多的大学面临着学术用英语、教学用母语的矛盾。
《卫报》称,这种趋势不可避免,全球商务、网络、科学、政治、导航都是用英语,英语强势碾压,车轮底下留下破碎的方言和母语。
要知道,全世界自然科学的文献99%都是用英语写的,英语霸占了出版物和会议。在吉隆坡或者是乌拉圭首都蒙得维的亚,每家学术机构都回荡着英语。
不管学术英语的趋势如何,非英语世界的大学里仍然是用当地母语教学的。中国也是如此,只有在英语和国际商务等少数涉外专业是用英语教学,理工科和大部分文科都是用汉语教学。
让非英语国家的大学用英语教学是非常困难的,这面临着民族主义、政治社会的抵制,以及学生英语水平低的限制。
目前,虽然中国、荷兰、德国、韩国和巴西的大学实验室回荡着英语,课堂教学仍然是用当地母语。
当前的实际情况是,学术研究机构可能更趋向于雇佣国际化的学者,即用英语来做学术科研,而大学课堂更趋向于雇佣非国际化的学者来教学。
不过问题是,这种机制可能会限制科学的发展,当科研语言和教学语言不同时,前者就难以启迪后者,科研促教学成为难题。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