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背景
01
反思与批判,是知识从业者最重要的职业精神。但在过去很多年,面对数千年历史的大国之浩荡转型,我们习惯了承认许多无须界定的概念、无须证明的前提、无须检验的假设,并将之直接适用于中国场景的分析和讨论。这导致,我们的逻辑和方法都没问题,但建构的理论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切割了经验事实。特别是在政府、政治与治理研究领域,基于中国特色的转型路径,政府运作的复杂性,以及政治学、公共管理等相关学科的发展阶段,这种切割显得更为常见,而理论与事实之间缝隙的填补也变得更为迫切。
从中国场景来说,新时代的到来不仅意味着经验层面的新事实,意味着知识从业者的全面反思,也意味着新的理论建构的可能。而各种层出不穷的数据和技术,则为全新的理论建构提供了方法和方法论支撑。
二、时间:2018年10月27-28日(27日报到,28日会议)。
三、会议地点:中山大学南校园
四、学术支持:《中国行政管理》、《公共行政评论》、
Administrative Theory & Praxis (ATP)
五、费用:不收取任何费用;为被录取的论文报告人和特邀评论人提供会议期间食宿;与会者交通费用自理,并欢迎报名旁听。
六、日程
(1)为体现本论坛促进交流、增进思考的功能,本届论坛鼓励与会者在传统成型论文的投稿形式外,还可以采取3000字的工作论文,即Academic Proposal的形式。所有工作论文将在会前发给与会者阅读,从而使会程讨论更有深度和针对性。
(2)请有意参加会议人士于2018年9月20日前向会议提交论文或工作论文。请发到会议邮箱。本届论坛对投稿论文选题不做严格限定,但希望能围绕当代中国转型中的重要治理场景与政府现象进行研究。工作论文希望能围绕如何面对和理解公共行政中的管理主义寻找切入点和提供知识观点。
(3)会议将组织专家对论文进行评审,并最迟于2018 年10月10 日通过电子邮件向所有论文提交者告知论文录用情况。同时,将择优选择会议论文在学术支持期刊组建专栏。
七、会议召集人(按姓氏笔划排序)
孔繁斌(南京大学)、何艳玲(中山大学) 、燕继荣(北京大学)
八、本届论坛会务联系:
行政联系人:秦玥,020-84038745
学术联系人:张雪帆,13424121489, zhangxf55@mail.sysu.edu.cn
投稿邮箱:governmenttheory@163.com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